跟谁学陈向东:怀念杨绛,到底是在怀念什么?
2016-05-26 16:36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次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蛮复杂的。在整整一天里,我在网上看到铺天盖地的各种怀念先生的文章。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杨绛先生,就我个人而言,我可以坦白地说,我并不了解杨绛先生,但我真的是无比敬重先生。
为什么先生的去世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呢?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在一个无意弹出的电脑迷你网页中,照片中满头白发的杨绛先生在恬静地微笑,下面写着八个字:“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我终于有所感悟: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杨绛先生那个人,更是杨绛先生所代表的那种精神。
杨绛先生代表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一、杨绛先生代表的是一种历经巨变初心不变的精神
杨绛,原名杨季康,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出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赴英国、法国留学。杨绛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为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她以散文和小说两方面的创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出版于1981年,畅销于整个80年代。小说代表作《洗澡》出版于1988年,也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1998年,钱锺书先生逝世,不为人知的是他们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1997年先他们而去。2003年,家庭纪事散文《我们仨》出版。杨绛先生不是用文字在记述这个特殊家庭63年以来的相濡以沫,而是用心在书写“我们仨”的点点滴滴,用情在追忆“我们三”的丝丝屡屡。没有壮美、壮丽,也没有壮气凌云、壮志未酬,有的是那么安宁、安谧,有的是一份牵挂、牵记,有的是如此坚定、坚毅。女儿钱瑗曾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今天,再读这部纪事文集,别有一番感慨、感触。她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等。
可以说,杨绛先生亲身经历了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张勋复辟、两次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种运动、文革与“四人帮”、改革开放……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能有先生这般坎坷曲折的经历,到底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呢?相比杨绛先生,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既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由于经历的事情少,有些人因为微不足道的挫折就可能受到毁灭性打击。每次当我看到某某地方的某某人因为一些欠债、失恋等事就自杀的消息,就会感到非常痛心。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好好活,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唯有梦想是永恒的。想想杨绛先生,沧海桑田,初心不改。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这种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二、杨绛先生代表的是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1997年,杨绛先生87岁高龄,唯一的女儿钱媛去世,1998年,丈夫钱锺书先生去世。《我们仨》中的两位先后离去,给了杨绛先生巨大的打击。但悲痛并未使先生屈服,忍者巨大的悲痛,杨绛先生先后撰写、翻译了《难忘的一天》、《斐多》、《我们仨》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并在随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把全部精力致力于整理钱锺书的手稿。换做普通人,至亲至爱之人的离去,足以使其倒下,但在杨绛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无论是在创业场、职场还是官场,都是极其重要的。
三、杨绛先生代表的是一种一以贯之坚持到底的精神
杨绛先生的创作,始于战火纷飞的1942年,终于2016年的医院。在此期间,先生经历过现在人们无法相像的各种磨难,但这都没能打断先生的创作。先生创作的著名话剧《弄假成真》曾被父亲笑称“憨哉”,先生翻译的《唐吉▪可德》曾几度起伏,遗落书稿,但最终先生都坚持了下来。我想说的是,这种一以贯之坚持到底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不少创业者都问我“创业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我的回答只有一个:“认准方向后,你需要的只有坚持。”
四、杨绛先生代表的是一种相濡以沫默契守候的精神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锺书曾用这句话概括他与杨绛先生的爱情,这是心与心的默契,这是灵魂与灵魂的守望。
杨绛先生和钱锺书于1932年早春的某日在清华大学初次偶遇,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锺书满身儒雅气质,当时杨绛先生放弃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进京圆了清华梦。钱锺书被杨绛先生的“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所吸引,而杨绛先生觉得钱锺书眉宇间“蔚然而深秀”,由此便开启了一段我国文学界的旷世姻缘。
人们赞叹钱锺书和杨绛先生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说:“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1942年底,杨绛先生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两年后,《围城》成功问世。钱锺书在《围城》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后来,《围城》搬上荧幕,每集片头的著名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引用,实际上这段旁白出自杨绛先生之手。有报道称,杨绛先生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把这段话念给钱锺书听,钱锺书即说:“我和他一样。”杨绛先生回答:“我也一样。”
五、杨绛先生代表的一种做好学问做好自己的精神
杨绛先生曾对人说起,有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我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她说,锺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一点和我志趣相同。
我们从杨绛先生的求学经历看,1922年就在启明上学,1924年在振华女校上学,高中毕业即考取南京金陵女大及苏州东吴大学,“好的教育”几乎伴随她的一生。她的爱女钱媛同样是一位才女,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英语系教授。那么,在先生的眼中,什么样的教育可以称为是“好的教育”呢?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杨绛先生小的时候是那种淘气的孩子。父亲出口成章,评论一篇接一篇地发表在《申报》上,她向父亲请教秘诀,父亲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虽然操劳一家大小,但得空也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于是,先生也学父母的样子,找书来读。先生曾说,爸爸从来不会训示我们,我是通过他的行动学到很多东西的。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锺书读书,也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
我跟杨绛先生并不熟悉,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先生的敬仰和尊重。先生的离世是我这么多年来感到最痛心的事情。我怀念先生,也怀念先生所代表那些精神。逝者已逝,天堂安息。
杨绛先生,一路走好!
为什么先生的去世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呢?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在一个无意弹出的电脑迷你网页中,照片中满头白发的杨绛先生在恬静地微笑,下面写着八个字:“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我终于有所感悟:我们怀念的,不仅仅是杨绛先生那个人,更是杨绛先生所代表的那种精神。
杨绛先生代表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一、杨绛先生代表的是一种历经巨变初心不变的精神
杨绛,原名杨季康,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出生于1911年,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赴英国、法国留学。杨绛先生的第一部作品为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她以散文和小说两方面的创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记》出版于1981年,畅销于整个80年代。小说代表作《洗澡》出版于1988年,也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出版。1998年,钱锺书先生逝世,不为人知的是他们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1997年先他们而去。2003年,家庭纪事散文《我们仨》出版。杨绛先生不是用文字在记述这个特殊家庭63年以来的相濡以沫,而是用心在书写“我们仨”的点点滴滴,用情在追忆“我们三”的丝丝屡屡。没有壮美、壮丽,也没有壮气凌云、壮志未酬,有的是那么安宁、安谧,有的是一份牵挂、牵记,有的是如此坚定、坚毅。女儿钱瑗曾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今天,再读这部纪事文集,别有一番感慨、感触。她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作为翻译家,杨绛先生的文学翻译成就卓著,除《堂吉▪诃德》外,她还翻译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文学名著《吉尔▪布拉斯》以及古希腊散文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等。
可以说,杨绛先生亲身经历了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张勋复辟、两次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种运动、文革与“四人帮”、改革开放……我在想,如果一个人能有先生这般坎坷曲折的经历,到底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呢?相比杨绛先生,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既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由于经历的事情少,有些人因为微不足道的挫折就可能受到毁灭性打击。每次当我看到某某地方的某某人因为一些欠债、失恋等事就自杀的消息,就会感到非常痛心。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好好活,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唯有梦想是永恒的。想想杨绛先生,沧海桑田,初心不改。百岁高龄,笔耕不辍。这种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二、杨绛先生代表的是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1997年,杨绛先生87岁高龄,唯一的女儿钱媛去世,1998年,丈夫钱锺书先生去世。《我们仨》中的两位先后离去,给了杨绛先生巨大的打击。但悲痛并未使先生屈服,忍者巨大的悲痛,杨绛先生先后撰写、翻译了《难忘的一天》、《斐多》、《我们仨》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并在随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把全部精力致力于整理钱锺书的手稿。换做普通人,至亲至爱之人的离去,足以使其倒下,但在杨绛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无论是在创业场、职场还是官场,都是极其重要的。
三、杨绛先生代表的是一种一以贯之坚持到底的精神
杨绛先生的创作,始于战火纷飞的1942年,终于2016年的医院。在此期间,先生经历过现在人们无法相像的各种磨难,但这都没能打断先生的创作。先生创作的著名话剧《弄假成真》曾被父亲笑称“憨哉”,先生翻译的《唐吉▪可德》曾几度起伏,遗落书稿,但最终先生都坚持了下来。我想说的是,这种一以贯之坚持到底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不少创业者都问我“创业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我的回答只有一个:“认准方向后,你需要的只有坚持。”
四、杨绛先生代表的是一种相濡以沫默契守候的精神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锺书曾用这句话概括他与杨绛先生的爱情,这是心与心的默契,这是灵魂与灵魂的守望。
杨绛先生和钱锺书于1932年早春的某日在清华大学初次偶遇,大名鼎鼎的清华才子钱锺书满身儒雅气质,当时杨绛先生放弃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进京圆了清华梦。钱锺书被杨绛先生的“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所吸引,而杨绛先生觉得钱锺书眉宇间“蔚然而深秀”,由此便开启了一段我国文学界的旷世姻缘。
人们赞叹钱锺书和杨绛先生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是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说:“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1942年底,杨绛先生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两年后,《围城》成功问世。钱锺书在《围城》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后来,《围城》搬上荧幕,每集片头的著名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被无数人引用,实际上这段旁白出自杨绛先生之手。有报道称,杨绛先生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她把这段话念给钱锺书听,钱锺书即说:“我和他一样。”杨绛先生回答:“我也一样。”
五、杨绛先生代表的一种做好学问做好自己的精神
杨绛先生曾对人说起,有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我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她说,锺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一点和我志趣相同。
我们从杨绛先生的求学经历看,1922年就在启明上学,1924年在振华女校上学,高中毕业即考取南京金陵女大及苏州东吴大学,“好的教育”几乎伴随她的一生。她的爱女钱媛同样是一位才女,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英语系教授。那么,在先生的眼中,什么样的教育可以称为是“好的教育”呢?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杨绛先生小的时候是那种淘气的孩子。父亲出口成章,评论一篇接一篇地发表在《申报》上,她向父亲请教秘诀,父亲说:“哪有什么秘诀?多读书,读好书罢了。”妈妈虽然操劳一家大小,但得空也要翻翻古典文学、现代小说。于是,先生也学父母的样子,找书来读。先生曾说,爸爸从来不会训示我们,我是通过他的行动学到很多东西的。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锺书读书,也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
我跟杨绛先生并不熟悉,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先生的敬仰和尊重。先生的离世是我这么多年来感到最痛心的事情。我怀念先生,也怀念先生所代表那些精神。逝者已逝,天堂安息。
杨绛先生,一路走好!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 越捷航空即将开通成都
上海, 中国-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月26日 - 继上海至胡志明市航线开通之... - 新濠于《2024黑珍珠餐
杜卡斯餐厅首度荣登榜单 誉珑轩蝉联本澳唯一一家三钻中菜食府 澳门 - Media OutReach ... - 立盈于博世汽车售后事
中国南京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月25日 - 2024年1月23日,在博世汽车售... - 恒隆与清华大学恒隆房
分享研究成果 推动行业可持续增长 上海, 中国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