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第七营养:保健品不能当药吃

2016-07-18 15:14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

 

  

  1.约75%的60岁以上被调查者经常服用保健品。一些老年人因过度服用保健品,身体机能严重受损,不仅没有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还加速了衰老

  乐乐是天津一名六年级小学生,父母从一年前开始给他服用“富含DHA、增强记忆力、改善记忆功效”的益脑保健品,3个月后,乐乐吃了几千元的保健品,学习不见长进,反而出现了肌肉不自觉抽动的症状。

  如今,城市儿童服用保健品已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家庭给孩子同时服用的保健品竟然多达5种以上。中国科协的一项居民用药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对保健品认识存在误区,部分人群盲目使用保健品,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居多。

  调查显示,21%的被调查者认为保健品就是药品,能够治病,甚至将保健品和药品搭配服用;23%认为保健品没有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58%的被调查者认为维生素有益无害,多多益善,可随意补充。

  根据对北京和天津两市的入户调查,约75%的60岁以上被调查者经常服用保健品,这些保健品大多是子女孝敬老人的礼物。妇女是保健品消费的另一个重要群体,调查发现,一年中约23%的城市妇女购买过保健品,人均消费额近1000元,主要集中在排毒、养颜类产品,并呈现低龄化的特征。儿童服用的保健品以号称能增强智力、促进身体发育的各类营养液为主。

  保健品滥用危害极大。调查发现,一些老年人因过度服用保健品,身体机能严重受损,不仅没有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还加速了衰老。妇女盲目服用减肥、美容、排毒等保健品,由于激素类成分很多,大大提高了患肿瘤的风险。儿童过度服用保健品容易导致儿童性发育提前、智力低下并引发肥胖问题。

  河北省一名8岁小女孩身材比同龄儿童矮,其父母便给孩子大量服用各类广告中宣称的具有增高功能的保健品,结果服用半年后就导致女孩发育提前,第二性征明显。

  2.许多保健品经营企业通过虚夸功效、免费体检、免费试用、健康咨询、附赠产品等方式,诱骗消费者购买使用保健品。监管部门没有定期对保健品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难以保证生产质量

  保健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然而,很多保健品常常宣称能达到某某功效,对成分、适用人群却没有加以说明,居民买保健品时也过分看重功效。

  调查发现,为追求利益,许多保健品经营企业通过虚夸功效、免费体检、免费试用、健康咨询、附赠产品等方式,诱骗消费者购买使用保健品。一些保健品生产经营企业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通过医学专家和名人做恐吓性广告;一些保健品产品说明书和标签不按批准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甚至故意混淆与药品的界限,误导消费者;一些产品以食品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号、消毒杀菌产品批准文号等假冒保健食品文号,违规声称保健功能。同时,一些地方媒体为追求经济利益,全天候循环播放夸大功效的保健品广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减肥类保健食品为例,假冒、加药是该类保健食品的常见手段。广东的孙女士一次服用某品牌的减肥保健品,结果腹泻不止,无法正常上班。之后看新闻才知道这款产品违法加药了。中国保健协会副秘书长、减肥分会会长李萍认为,减肥保健食品市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与老百姓对肥胖的成因认识不足有关,也与市场的不规范有关。尤其是网络平台上,我国监管体系十分薄弱。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成20个检查组,分赴15个省(区、市)18个地区,对11家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了飞行检查,对228批次保健食品进行了专项抽检,对3家保健食品批发市场进行了暗访。飞行检查发现,有1家企业涉嫌伪造公章生产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有6家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其中1家企业同一产品有8种不同商标、不同标签的包装盒,且该公司标示产品规格与批准内容不一致。

  检查组专项抽检出4批次非法添加药物阳性样品,如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仁泰药房澳门路店采样的、标示浙江灵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左旋360减肥咖啡(国食健字G20050818,生产批号20130302),检出酚酞。有13批次产品标示信息与批准内容不符。

  检查组暗访3个批发市场发现,保健食品包装标签说明书混乱、保健食品违法宣传问题突出,保健食品假冒批准文号、一号多用现象较为普遍。如暗访中发现标示批准文号为卫进食健字(1998)第0227号的减肥金弹、标示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40897的极品羊胎素等产品,与保健食品批准内容不符。有的经营者明知自己经营的产品为假冒伪劣保健食品,但受利益驱动,将合法产品置于明处,非法产品置于暗地。大部分保健食品均在产品订货会上采购,现场无法提供任何产品追溯性的资料,未落实保健食品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规定,无法查实产品的来源。

  有的经营者利用产品宣传册、宣传海报等形式擅自夸大产品保健功能,在普通食品外包装明示或暗示具有功能疗效,将普通食品宣传为能够医治多种疾病、具有多种功效的保健食品,误导消费者。

  保健品行业的乱象与该行业缺乏监管有密切关系。中国科协调查报告认为,我国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缺乏可持续、重实效的机制。保健品审查制度不严,企业一旦获得生产资质,就可长期持有,一般不会面临被吊销的风险。监管部门没有定期对保健品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难以保证生产质量,造成一些规模小、质量差的中小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空间,而有些正规经营的大公司反而因成本高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专家建议,加强违法保健品广告的惩治力度,在处罚生产厂商的同时,追究为非法保健品广告提供发布平台的各类媒体以及代言、骗取公众信任的专家和名人的相关责任

  在美国,保健品严禁宣传医疗效果,并且保健品生产商更注重 “经常使用或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什么问题”、“在何种情况下请咨询医生意见”等内容的说明和宣传,售卖保健品的专卖店,主要靠消费者自己阅读说明书做出判断,商家对保健品的宣传一旦涉及诊断、防治疾病等内容,必然面临处罚甚至被依法取缔的风险。

  中国科协调查组建议,完善保健品市场监督体系,引导城乡居民科学服用保健品。规范保健品标签,如详细标识名称、各种原料含量、生产日期、生产商、包装者、销售商名称和地址等信息,除此以外,有关部门还应要求生产企业注明“某某补充品”的标识,如膳食补充品、维生素E补充品、草本补充品等,并标示敬告消费者的语句,如“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不能将保健品作为主餐食品大量或者单独食用”。同时,建议通过社区保健品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科学适用保健品的知识。

  专家建议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应动员群众和新闻媒体的力量,积极揭露保健品营销中的不法行为,从严处置采取不法手段欺骗消费者的保健品经营机构。加强违法保健品广告的惩治力度,在处罚生产厂商的同时,追究为非法保健品广告提供发布平台的各类媒体以及代言、骗取公众信任的专家和名人的相关责任。

  应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保健品市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建立长效机制,改变目前“造假—查处—再造假—再查处”的被动局面,提高保健品行业的进入门槛,定期审查保健品企业资质,淘汰不具经营实力的中小企业,为正规保健品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保健品行业标准,建立“监督抽验、评价性检测和企业自检”三位一体的检验体系和全国保健品检测及不良反应申报体系。

  

  人吃五谷,健康各不同;五谷为养,粗细益均衡。魔遇,平衡营养,以食养身,传承食补,膳食有方,因为健康,“饼”不相同!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