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用商业力量来激活“中国情人节”

2016-07-26 15:51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

  这些年,一些人非常担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没落”,担心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侵袭,比如洋节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最为典型的是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格外火热,每年这两个节日,城市年轻人倾巢而出,轰轰烈烈过洋节,玫瑰花、圣诞礼物被一抢而空,餐馆被订爆,商场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其受到的热捧虽说不能力压中国的传统春节,但确实令中国的其他的节日,如端午、重阳、冬至、七夕等节日黯然失色,难以望其项背。

  洋节在中国的兴盛,与西方文化东渐,中国一些人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信仰西方宗教有关,但主要还是商业力量主导的结果,即不限于各大商场、公司、卖家的商家,为了销售商品和服务,利用人们对洋节的好奇或好感,主要是激发洋节里面包括的拉动消费因素,通过宣传造势,购物打折,营造节日气氛等办法,力推洋节,硬是将一个个西方有特定价值和意义,过法上也并非全民拥挤到大街商场的洋节,变成了中国人的一个个全民狂欢节,其节日的特定内涵反而不重要了,被淹没了,消费被摆在了重要的地位。

  这就是商业力量对洋节的改造,或者说对人们的行为的重塑,这种重塑越来越深入,甚至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新的节日来。比如淘宝、天猫通过商业运作,硬生生地将每年的11月11日,所谓的“光棍节”变成一个购物节,每年这一天,淘宝、天猫通过强大的舆论造势,打折吸睛,掀起购物狂欢,商家赚发了,民众也很享受这个“节日”。

  有时候我在想,商家能够通过商业的力量让中国人乐呵呵地过洋节,过一个他们自己生造出来的节日,为什么不通过商业力量推一把中国已有的传统节日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二十四个节气,除了春节、清明、中秋等节,其他一些传统节日也值得弘扬。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确有精华,有值得今天学习借鉴的东西,就不能是摆在博物馆里只供参观的物件,也不是印在古籍里沉默的文字,它必须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能够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东西,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相融,与人们的日常情感发生直接的联系。

  这需要一种力量,一个渠道,或者说一个平台,将传统节日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这可以是国家政府主导提倡,传统文化进课堂,建立研究会,申遗,搞节日休假等等,但是,政府主导如果不能契合人们的生活与情感需求,传统文化也不会自然而然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个时候,商业力量来助推,还真的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的有限视野里,一个企业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倡导、传播传统节日的,红豆集团是做得相当不错的。这家企业连续举办了十五届“红豆七夕节”,今年准备举办第十六届“红豆七夕节天下有情人”,自觉得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牛郎和织女的浪漫爱情受到王母娘娘的阻挠,硬生生地拆散,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也算良心发现,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催生了美丽的中国情人节——七夕节,感动了数的人,文人墨客为他写下不朽的诗篇:“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七夕节成为当仁无愧的“东方情人节”。

  红豆集团之所以选择七夕节而不是其他的节日,是因为红豆集团,无论从企业名称还是企业文化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萃。唐代诗人王维在《相思》中写道: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集团,作为民族品牌,从诞生之初起,就与思念、情文化密不可分,其品牌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分享着传统的“文化红利”。

  企业做大之后,举办“红豆七夕节”,实是反哺传统文化,它通过在电视、网络、纸媒等的主流强势媒体传播,结合时代的发展,给这个原属于农耕文明的七夕节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丰富其文化内涵,有助于传统文化进入现代人的生活,用实际行动保护、传承、振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正如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所言,在大量西方节日的冲击下,要借此举让古老的七夕节重回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特色,发展文化生产力。这真是在做一件文化善事,即便在做的时候,参杂了企业的某些利益诉求在里面,我认为也是值得称道的,它必须是基本企业、企业领导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理解,对继承发展传统文化中优良的东西有怀情,才能当成事业去做,持久地去做,做出品牌,做出成效。

  何况,“红豆七夕节”作为一个载体,不但在城市举办,也深入到乡村,不仅受到村民热烈欢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红豆村的知名度,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红豆村经济发展,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实现了社会效应、经济效应、民生效应的多赢。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因子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方式入进人们的生活,可谓善莫大焉。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做有情怀的、有责任的企业,更多地用商业的力量来激活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宝藏再放光彩。(网信)

(责任编辑:小员)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