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创新驱动需要更多“华大人”

2016-11-18 16:07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

采访尹烨,是在全国政协第54次双周座谈会召开当天的晚上9点钟。

此时,距离双周座谈会结束刚刚3个小时。而第二天一早,他就要飞离北京。

“这是我在华大十几年的梦。”再次谈到在双周座谈会上“运用基因科技降低出生缺陷”的主题发言,尹烨依然难掩激动。在并不明亮的灯光中,记者看到37岁的他,脸上写着满满的自豪。

可作为华大人,尹烨最自豪的时刻,并不是今天能够成为双周座谈会特邀的专家,也不是华大基因已经居世界基因研究机构的至尊之位,而是在2003年,他和同事一起处理未灭活的SARS病毒样本,冰箱里放着恢复期血清随时准备在和平年代为国家献身的时刻。

那一天是2003年4月15日凌晨。刚刚从非典病人的组织标本中分离制备出的SARS病毒RNA,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送抵华大。

然后,在接下来的72小时中,尹烨和华大的同事们一起完成了平时至少要半年才能做完的一系列工作———破译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制备全病毒裂解液、纯化抗原并制备诊断试剂盒、还要准备好全部的申报材料以期尽快获批投入临床应急使用。

当时,尹烨24岁,参加工作尚不满一年。一夜之间,他寸把长的头发在机械键盘上掉了一层。

4月底,SARS病毒诊断试剂获批,这也开创了中国药品绿色申报文号的先河。几天后的5月3日,华大将自主研发生产的首批30万份SARS病毒诊断试剂,捐给了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这种生死时速的追赶,在于华大全体人员在各流程和环节的完美配合,他们俨然变成了一个72小时不眠不休全力开动的机器。

为什么能够创造这样的效率和完美的配合?尹烨的答案很简单,是因为华大人的坚守,是因为身为科学家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科研突破的执着。所以今天,华大不以完成了多少例基因检测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他们的标准是有多少人因为基因检测而受益,有多少种疾病因为基因检测而得到控制。

正是因为这样的坚守,华大也被誉为基因科技领域的“黄埔军校”。声名赫赫的杨焕明、汪建等人,都是其中的“教官”。现在,尹烨也已经位居“教官”之列。

而在记者看来,尹烨从“小兵”成长为“教官”的职业历程,折射的却不只是尹烨个人的成长,而是当下致力于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的科学家们的集体形象。也正是这些科学家们的集体成长,完成了我国以及世界卫生健康领域医学科技的一次次重大突破。这些突破,既是我国应对卫生与健康挑战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还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组成。

所以,在我们迈向健康中国2030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多“华大人”。因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虽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始终都是关键角色。因而,政府部门也需要进一步科学构建适合“华大人”成长的环境,既要为他们建好“高速公路”,也要明确“交通规划”,以保障他们的快速驰骋。

“苍天在上,磐石作证,此时此地,一群普普通通的华夏儿女,用他们的泪汗心血和青春,为他们古老的民族争得了一个险些失去的历史机遇。岁月无情,他们和他们的支持者将随时光而逝去,此心昭昭,他们的执着、奉献和自信,必将为人类基因图的一小部分而留驻历史。”这是2002年,在北京国展的招聘会上,华大基因创始人之一杨焕明写在华大招聘展位前的一首诗。也正是这首小诗,吸引了尹烨前往华大。

而我们希望,留驻历史不只有华大人,而是更多的“华大人”。他们,不只是留驻历史,还开创历史。

(责任编辑:小员)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