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社交产品如何避免成为微信的导流工具

2017-01-23 20:36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随即成为当天的热点,几乎所有的科技媒体都在报道小程序一事,从最初的开发动机解读,到玩法教程、营销软文等等刷屏了朋友圈。如今半个月过去,无论是微信朋友圈内的讨论,还是线下门店商家,却没了小程序的动静 。

1

客观来说,微信小程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两个原因,一是小程序的入口隐蔽,必须扫码后才能开启“隐藏”模式,这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二是目前的小程序大都是各功能性app的精简版,过度简化的“瘦身版”只适合偶尔使用的轻度用户,而真正产生了粘性的用户绝不会只满足于此。

小程序就像微信这艘巨无霸所做的一次“玩票试水”。虽然小程序上线后“爆冷”一夜降温,并未达到预期,但微信的在国内社交产品中的强势地位依然无可撼动,究其原因是——微信对用户社交总时间的压倒性占据。

社交总时间,是根据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时间这个概念延伸而出的,用户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用手机上网进行娱乐服务消费,而社交是耗时最多的行为。既然用户日常的社交时间是一定的,其一旦被微信抢走,用户就不会再对其他的社交产品产生足够的粘性以及耗费更多的使用时间。不光微信自家的小程序如此,其他的社交产品也是一样,这是很多社交产品生存空间一直无法快速扩张的症结——始终不温不火,无法与微信直接构成竞争、争夺用户使用时间。

如此一来,是不是面对微信的霸主地位,其他的社交产品就没有机会了,做社交产品都比较艰难?

事实上,现在市面上所有的社交类产品都仍在各自的地盘上安营扎寨,尤其是泛社交类产品的存活状态相对更理想一些,并没有因为微信的存在而萎缩。

根据产品定位的不同,现有的社交产品大致可分为强媒体、强功能、陌生人社交、垂直校园职场类等这几类。

2

强媒体型:以微博为代表,虽然媒体属性很强, 但微博上无论阅读还是转发的行为都是基于用户本身的主观意愿,大V、明星于用户而言实则是一个层级鲜明的辐射关系的世界。微博,为用户营造了一个高于自己真实生活、可以窥探偶像的世界。

3

强功能型:faceU首当其冲,依靠卡通贴纸、萌态美颜的亮点功能迅速走红,最近开始往社交属性上转型。但用户实际上使用的还是其美颜、贴纸的功能,玩法相对单一。无论美图,还是faceU都能够很轻易地刷爆社交媒体,为社交提供内容。可这些美图工具,目前大多也就止步于为社交提供图片、视频内容了。用户通过使用该产品生产出更多的内容,而发布这些内容的渠道往往又导流回了微信。

4

强陌生人社交:陌陌、探探都属于这一类,可以迅速结识陌生人,脱单神器。强陌生人的社交环境相当于给用户构建了一个临时的世界,但非常明显的短板是在于,在这个世界里,假如用户长期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会选择离开,而找到了另一半解决了单身问题也会选择离开,用户关系将转移到其他稳定的世界(用户环境)中,依照目前的布局看,还是会转回到微信。脱单,这个需求本来就是相对低频的,很难培养持久的用户粘性。

6

垂直领域:垂直平台给用户带来了怎样的一个精神“世界”?首先比如脉脉这样的垂直的职场社交,是一个类职场的世界,每个人在里面都有明确的身份和关系。职场平台为用户营造了一个大牛的世界,满足了用户渴望攀近大牛,成为大牛,也成为优秀行业人的想象。还有校园垂直类产品,如曾经的人人风光一时,但是当时的大学生们毕业并发现自己想要的世界和人人完全不同时,便瞬间抛弃了它。另外,本地论坛、游戏社区、生活圈是相对窄小的一个环境,但有一定的隔绝优势。

以上举例的泛社交类产品,都有着稳定的用户群和较高的日活。微博和垂直类是做的比较好的,而工具类则显而易见相对给微信带来了更多的导流——即使它们在产品层面,它们有着更好、更丰富的功能及玩法。

努力地切入社交,却难逃给微信导流,为他人作嫁衣裳难免有些无奈。那被微信导走的是什么?导不走的又是什么?

7

社交的本质,是一群人愿意通过某种沟通来栖息于这个用户想象的“世界”,微博是看大v和明星,微信则是一群人在一起聊喜欢的话题和人,脉脉是一个可以让用户寻觅到行业人脉资源的世界。被微信导走的,是本该属于微信这个“世界”的关系和内容,实质上它并不是导走了什么,而是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丰富的功能和玩法,更多的扮演的是切入点,而不是社交产品的核心。

微信,扮演着最广大用户认同的世界,甚至接近一个现实的平行世界,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不认同和排斥他,这不是微信不如以前,而是大量的中老年用户拖拽着微信,微信又无法舍弃他们,不能拥抱变化。所以微信开始不再是年轻人自己想象的世界了。

8

在国外,因为产品老龄化而导致用户流失的情况早已发生。Facebook的情况跟微信类似。初生少年般的Snapchat通过营造了一个年轻同类的世界,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同类加入。Snapchat推崇“即时表达”,推出的“阅后即焚”功能一夜爆红,隔绝了Facebook上的长辈检查,让年轻人彻底释放压抑已久的表达欲。派对玩乐、小心情吐槽、神经搞怪都能在Snapchat上随意分享,却又会很快被删除。这一创意狂吸美国的青少年人群,用户爆发性增长,覆盖率高达80%。短短几年间,Snapchat一跃成为了Facebook最强劲的对手。

年轻人逃离Facebook的问题,一定会重现在微信上。因为微信也是一样,已经开始变得不再像是年轻人想象的社交世界了,所以一旦有更适合他们想象的世界,他们便更遵从内心的本能声音,逃离微信。

所以,微信一家独大的超级平台期将会催生出更多的细分市场机会,能够抓住这群人,为这群人打造符合他们想象的世界的产品将会更有优势。

细分市场里,有没有人群定位清晰的好产品?

9

比如,最初定位校园垂类市场的tataUFO近期迈出校园市场,紧跟年轻95后的用户心理,已具备一款“好产品“应有的标准。tataUFO现已经迭代至5.0版本,最新版的应用,推出了全新的定位——年轻人的朋友圈,聚焦更广泛的年轻人用户群体,优化了人脉关系大数据,帮助用户拓展更广泛的好友关系;同时新增了断点续拍小视频、闪拍、表情包搜索等一系列好玩儿功能,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活力、纯净的社交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在做垂直校园的“巨人”人人网已经全面转向直播,对用户关系和内容沉淀愈发轻视。而在校园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的超级课程表,最初以课程“刚需”这一工具性功能切入,查课表、查成绩、查空教室等这些功能给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迅速获得了大批用户,将同期的课程工具类产品远远甩在身后。在获得了稳定的用户之后,超级课程表也在寻求通往社交的转型之路。但事与愿违,在通过尝试匿名社交碰壁之后,超级课程表知难而退回归到做好课程表工具类的本职工作。校园垂类产品目前仍扎根社交领域的好像仅剩tataUFO一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工具类产品试图转向社交异常艰难,同样受此魔咒困扰的还有美图、faceU、支付宝等一众“社交野心家”。

当下的各类社交产品都在把争夺年轻用户群体当做头等大事。尤其是95后们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各种智能硬件长大的,有着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这一群体已经逐渐登上社会舞台,频频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生活态度还是消费潜力,95后们必将展现出巨大的势能和商业价值,实为社交之战争夺的重点。

既通过丰富的功能和玩法使用户沉淀,产生粘性,又准确地抓取了年龄相仿的95后年轻群体,完美地承载和接纳了逃离微信的用户,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形式,重新唤醒年轻人的表达欲,打造一个真正属于年轻人自己的朋友圈。tataUFO对自己的行进之路愈发清晰——不给微信导流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更好地为用户营造一个他们想象的世界。

(责任编辑:小员)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