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在西南地区文化高地上谱写文学新篇章 ——《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

2017-05-19 18:22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

  范华平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昭通,一个历史与文化相连厚重的地方。近年来,这里出现一批全国知名的作家和作品,他们就像昭通历史丝带上最璀璨的明珠,浸润着磅礴的乌蒙山脉,镶镌着茫茫的高原大地,让这片灵秀的大地熠熠生辉、充满活力。

  昭通作家,这个群体是昭通人精神活力的象征。他们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呼声,积极主动地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把握时代特征和群众需求,唱响了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主旋律;他们深入群众,植根于群众进行文学创作。在这里,作家作者就是群众,他们从群众中来,是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作家来自于基层、来自于农村,对时代的发展变化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对磅礴乌蒙、神奇昭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顽强拼搏,昭通很清贫,他们坚持与贫困做斗争,坚持在煤油灯下创作、边下地干活边创作,甚至背着孩子在创作。他们改革创新,在文学创作上推陈出新,在创作方式、创作形式、创作的手段上都焕然一新。

  昭通文学作品,这些充满复杂情感的文字是昭通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昭通文化底蕴深厚,北有开阔富饶的蜀文化,南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东有延绵不绝的中原文化,西有博大担当的高原文化,作为文化交汇与融合的重要节点,昭通现在已成为西南地区新的文化高地。我深读过昭通作家的不少作品,这些作品不止一次让我感到震撼。长期以来,昭通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怀着对文学的热爱、激情和敬畏,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在云南乃至中国都很有地位。以《好大一对羊》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昭通人民在大山大水中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反映了昭通群众在乌蒙群山中辛勤劳作、追求幸福的无限渴望,这些作品紧贴时代脉搏、贴着大地行走、植根清贫与困苦、注重发展与继承,是昭通人民思想的共识、认识的共识和现实的共识,也是所有作家创作的共识。

  昭通提出并研究文学发展道路,是一种发展的探索,是走得更远的愿景。我刚到昭通工作,人地两疏,但对昭通文学和文化早有耳闻,一是有我历来对文化的敬畏,二是我切身感受着昭通文化给我精神的触动。特别是昭通的作家们深深感动着我,他们在全面总结、深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深化了人们对昭通文学发展的认识,铺垫了昭通文学发展道路,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是昭通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昭通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更可贵的是,这一件事得到全国各地作家作者和各界知名人士的高度认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是为序。

  (注:《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于2015年12月由云南出版集团、云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作者时任昭通市委书记并为该书作序。题目为编者所加。)

  范华平,男,汉族,1962年10月生,省委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2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共青团红河州委书记,绿春县委副书记、书记,蒙自县委书记,红河州委常委、蒙自县委书记,中国银行授信执行部副总经理(挂职),红河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共昭通市委书记,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总顾问。现任海南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