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校园贷诈骗数据报告:施骗者近半数为学生

2017-06-26 14:19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

近期,名校贷发布国内首份《校园贷诈骗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汇总整理了2016年4月至今所有有据可查的校园贷诈骗案件,数据之惊人,更令人深感监管与教育同行的重要性。《报告》中一组数据令人瞠目结舌,校园贷诈骗实施者占比中,学生群体本身竟然高达49%。
 

 
 

    近几年来,校园贷诈骗案件涉案金额之大,社会影响之深,已经触目惊心,而其受骗对象正是学生群体,为何身为受骗对象本身,却正是施骗者的聚集地呢?学生成为校园贷诈骗的实施者,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一、部分学生虚荣心膨胀,消费欲望强烈且不计后果

    虚荣心、攀比心造成盲目借款,过度超前消费,导致入不敷出,某些学生只好铤而走险,从而陷入了诈骗者的圈套,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大学生应该量力而行,适当克制欲望,理性消费,学法懂法,避免因一时冲动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二、部分大学生缺乏务实精神,存在投机取巧的心态,妄图通过捷径迅速走上“人生巅峰”,而不管是否会付出道德和法律的代价

    懒惰和攀比滋生了投机心理,加之诈骗团伙鼓吹的“致富捷径”理论,使得某些大学生不惜打破道德和法律的界限,知法犯法,妄图通过诈骗走上“人生巅峰”,最终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学生应该恪守道德和法律,通过正当渠道积累财富,才是真正稳定高效走上“人生巅峰”的光明正途。

    三、学生比较了解校园贷平台的操作流程

    由于学生本身身居校园,更加易于操作某些学校流程和理解学生的一些心理,因此对校园类贷款平台的操作更加熟悉,正是校园贷诈骗团伙心仪的“拉拢”对象。

    大学生本身相对单纯,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利诱对象,大学生更应该提高警惕,保护自己,切莫踏入犯罪的沼泽。
  
    四、借助“校友”或者“同学”的身份,诈骗分子更易于获得学生的信赖

    所谓的“学长学姐”乃至“辅导员”施骗,在校园贷诈骗案件中并不罕见。打着“熟人”的名义,拉学生入伙,层层发展,级级分配,这是校园贷诈骗团伙发展下线惯用的手段。

    利用大学生对身边“熟人”的信任发展下线,是犯罪分子的惯用伎俩,大学生应该理性对待“熟人”,不要过分信任,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在保护好自身的情况下,尽量规劝,及时报警,才是对所谓“熟人”最负责的做法。

    《报告》的推出,揭露了校园贷诈骗案件背后社会、学校以及学生本身的重大问题和隐患,由此可见,校园反欺诈教育、财商教育迫在眉睫。据悉,名校贷于4月中旬宣布,自7月1日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更名“名校贷公益”,全面转型校园公益事业。本次报告是以“名校贷公益”为主体推出的首个内容,今后名校贷公益也将在校园反欺诈和财商教育上继续发力。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