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孙宏斌一席话让他哽咽,但乐视影业愁的不是钱

2017-07-03 17:14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

这是张昭掌舵乐视影业的第6年。

他坐在六里屯的办公室里,手里的香烟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经历了乐视资金危机和电影市场的大起大落之后,这是张昭最近最放松的一次状态。

他回味着孙宏斌在乐视影业生态发布会上的那番话,“你不用考虑钱,不用担心钱,你只要方向对,你有的是钱。要说现金流,我们也不比他们(指BAT)少。我们不缺团队,不缺能力,什么都不缺。”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过这样的鼓励了。

回望过去的5年,张昭带着乐视影业急速奔跑。凭借《小时代》系列,从新兴电影公司杀入行业第三;但它也曾跌落低谷,《长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从导演到主演再到剧情的口碑恶评。

张昭老了许多。不过,孙宏斌的一席话终于结束了他长期持续低迷的状态,“他是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带来的是长期回报。”

站在十字路口,这一次,张昭将带着乐视影业何去何从?

 

 

张昭(左)与孙宏斌(右)

光线速度

张昭对电影的热情,源于话剧,但他并非话剧和电影专业出身,大学念的是计算机学。对整天埋头在代码间的张昭来说,话剧和电影就像一种恩赐,让他的精神饥渴得到缓解。

到纽约大学读研,接触到西方电影之后,对电影的热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直接转到了电影专业,开始尝试拍电影。

“可能从高中参加话剧兴趣小组时就萌生了对演艺事业的热情。”他回忆道,“在本科四年和研究生三年里,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话剧俱乐部里消磨的。”

在美国摸爬滚打了五六年,1996年,张昭决定回国发展。

那时,国内电影行业正处于最低迷、最惨淡的时期,到1998年,全国票房不足8.3亿。但也正是在这样一片低迷的电影产业背后,民营电影公司开始崛起。比如华谊兄弟、张艺谋和张卫平合作的新画面公司,还有一些明星也独立出来做民营电影公司。

回国后几经辗转,2003年,张昭加入光线传媒。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他是一群雄心勃勃的创业者中的一员,想要把握住缺乏生机的中国电影产业,构建一个新的体系。

进入光线传媒的第三年,张昭创立了光线影业,将投资作为行业切入点。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3部影片的投资,并获得了一定的投资回报。2007年,开始进行规模化运作,投资发行影片,并向市场占有率迈进。

 

 

《东邪西毒·终极版》丨光线影业投资发行

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间,张昭带领的团队先后投资发行了《伤城》、《证人》和《东邪西毒》等20余部影片,连续四年保持了100%的增长速度,重量级制作逐年增加,使得光线影业在短短五年内一跃成为国内领先的民营电影公司。张昭也被众多电影媒体评为“中国电影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创造了中国电影业瞩目的“光线速度”。

然而,在光线影业准备与光线传媒合并登陆资本市场时,张昭却转身加入乐视影业。这个举动令许多人不解,认为他错失了一个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

但对忧患意识极强的张昭来说,那是他和自己较劲儿的时期,“心里有焦虑,也有冲动,明显感觉到互联网会给传统影视产业带来冲击和巨变,害怕自己错过产业的大变革。”新兴的乐视影业带给他的诱惑和空间更大。

乐视加速度

 

 

乐视影业CEO 张昭

“互联网时代,坐在大屏幕前观影的人逐渐与网络主体用户重叠,互联网思维势必会进入到电影行业的营销中,电影创作也不再是制作和市场脱节。”正如张昭所言,2011年,互联网给传统影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乐视影业便在此时诞生,并定位为电影互联网公司。冥冥中,张昭与乐视影业不谋而合。“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句话或许是张昭与乐视影业相遇的最贴切的写照。

2011年之前,中国电影市场长期被华谊、博纳、万达和光线四家民营电影公司占据主要份额。当张昭提出“互联网电影产业”这个主张时,只有乐视影业一家在做,招来许多质疑,尤其是传统电影行业的质疑。

然而,当BAT都进入电影产业时,一切质疑声似乎都消失了。乐视影业由于提前杀入,迅速打乱了行业格局。

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张昭运筹帷幄,挥舞着“互联网电影”的大旗,摸索出一套“分众心智营销”和“系列片+基于IP增值的用户运营”的打法。其中,《小时代》系列电影几乎将他推到了巅峰,也缔造了乐视影业的品牌基础。

 

 

《小时代》丨市场将其定位为中国第一个线上粉丝电影

《小时代》与郭敬明一样,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影。上映首日便获得7300万票房,创造了当时国内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但也有许多影评人认为它是一个“奇葩”电影,甚至说它是最漂亮的PPT和MV。

不可否认的是,除去内容,将它放到市场中来看,市场给它的定义是,它是目前中国第一个线上的粉丝电影。从《小时代》的成功角度出发,张昭开始尝试粉丝策略,在为粉丝提供极致体验的同时,探索分众IP运营之路。

分众心智营销是张昭的“独臂刀”。“世界因为标准的不同才有价值的分野。”张昭如此理解,“具体到商业世界,在中国这样一个年龄分层、文化分层非常割裂的时代,不就是要寻找到细分群体的市场吗?”

张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14岁孩子的父亲,为了研究《小时代》为什么票房这么高,特意去电影院看,结果他完全看不下去。“这正如一个《归来》的受众选择去看了《小时代》。”

《小时代》系列、《熊出没》系列和《归来》系列,都是张昭“分众模式”下的产物。乐视影业通过这三个案例分别摸索出了针对青少年、幼儿以及中老年三个细分市场的发行策略和营销策略,掌握如何准确定位分众市场、并向分众市场准确地营销“小众”电影的方法——这里的“小众”对应的是传统电影企业所盲目企望的“大众”。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影视公司的团队都希望能够一下子拍出一个高票房电影,但细分受众往往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票房的局限。最初,对于张昭的分众模式、独臂刀理论,团队成员还有些异议。慢慢地,看到影片绩效之后,公司里的年轻人开始认同,“老张这套独臂刀理论还是要坚持的”。

至2015年,乐视影业的市场份额攀升至13%,在日渐激烈的国产影片市场中,将华谊、博纳和万达甩在身后,位列民营电影公司第二位,仅次于光线影业。

“电影行业要看得很清楚,互联网不是用来挣钱的工具,是用来颠覆的。”5年来,张昭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又谨慎。

四面楚歌

张昭似乎和“5年”有着难以言说的情结。2006年创立光线影业,5年后离开;2011年加盟乐视影业,加速奔跑,5年后,乐视影业突然急速下滑。

从整体环境来看,进入2016年以后,对于已经有近1000部故事片年产量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观众口味已经变得众口难调;电影院也早已不再是独有的观影选择,移动互联网时代,去影院看电影这种需要三个小时的娱乐方式,在消费者时间碎片化的情况下,需要重新考量了。

此外,资本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购票补贴的高潮后,重新归于冷静。补贴减少,自然会带来所谓移动营销风口效应的消失。此外,国内民营电影公司还面临着来自北美乃至全球电影市场的挑战。无疑,乐视影业也同样面临着挑战。

从自身来说,一向以粉丝和IP电影大行其道的乐视影业,开始遭遇滑铁卢。

同样是郭敬明导演的《爵迹》电影,并没能复制此前《小时代》系列的成果,仅以3.6亿的票房惨淡收场。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IP+明星效应的路径也难以复制,被广泛追捧的IP电影正在迅速降温。

IP电影在喧哗和躁动中,完成了速成和速朽。此前正是因为对IP电影的狂热看好,电影多采取保底发行的策略,即在电影上映之前,发行方和制片方签的协议——对于看好的影片,发行方进行早期的市场预估,制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这样做,即使实际票房没有达到保底数额,保底发行方还是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最终亏损的则是发行方。

但IP不是万能药。IP的实质是内容,内容包括剧本、制作,比如《小时代》、《爵迹》来源于小说,而这些小说由于资本进入过快过猛,投资方要求回款快,导致剧本没有做扎实就匆忙开机、拍摄制作,票房口碑“扑街”就成为了必然。

让张昭和乐视影业跌入谷底的,是《长城》。

 

 

《长城》丨张艺谋导演,超级豪华的演员阵容和顶级的好莱坞团队支持

从电影本身来看,有张艺谋导演,超级豪华的演员阵容和顶级的好莱坞团队支持,其制作成本超过10亿元。然而,从整个乐视的现状来看,《长城》似乎是一根救命稻草。2016年下半年开始,乐视深陷“欠款危机”,贾跃亭自曝乐视资金链紧张,美国汽车工厂欠款等一系列负面消息不断。在乐视危机下,《长城》显得格外重要,是乐视翻盘的最大机会。

而尽管《长城》首映半天破亿,口碑上却引发了多场骂战。即使在北美,关于《长城》的争议也并未减少。

精英部队为保卫人类,在举世闻名的长城上与外敌生死决战。《长城》的剧情似乎也在暗示着乐视影业的状态。

除了发行的影片票房下滑、饱受争议外,乐视影业的上市之路也一波三折。

2013年8月,乐视影业首轮融资2亿元,估值15.5亿元;2014年10月完成B轮融资3.4亿元,估值达48亿元。期间乐视影业CEO张昭在多个场合表达独立上市的野心。

在乐视网股价表现低迷的危急关头,为了拯救乐视生态,贾跃亭宣布乐视网将注入乐视影业。这意味着张昭想要将乐视影业独立上市的梦破碎了。

2016年5月6日,乐视网公布了乐视影业作价98亿元注入乐视网的交易预案。但乐视网对乐视影业的并购进程不断延期,从2014年发布公告,到2016年底对外宣称在年内无法完成对乐视影业的并购,再到今年的悄无声息。乐视网对并购一事的再三拖延,导致乐视影业的估值从98亿降到70亿,缩水28.6%。

票房数据不佳,口碑下跌,再加上乐视大生态的各种影响,张昭和乐视影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穷则思变

张昭对乐视影业注入的心血远远超过当年的光线影业。对他来说,乐视影业的价值,就是他的个人价值。

最近两年,张昭显得有些激进。不管是《爵迹》,还是《长城》,他都奋不顾身地冲到最前面发声。但他面临的不只是中国影视产业的拐点危机,还有整个乐视生态的危机。

回望2017年上半年的业绩,乐视影业交出了4部影片,然而票房不足10亿,估值严重缩水。张昭越来越焦虑,但他又不得不迫使自己冷静。

“今天乐视的财务状态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如何在这样的状态下求变,stay poor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在6月份的战略发布会上,张昭打趣地说,“穷则思变,一定让自己穷才会做出改变,乐视影业从来不是最有钱的电影公司,我就希望自己做得穷一点,穷不是说我们不要钱,但是要在精神状态上做到poor。”

为了求变,张昭不断调整着乐视影业的战略方向,开始以退为进,做深度调整。

从美国回国,从光线影业到乐视影业,张昭总结了自己近二十年的电影从业之路,“我的人生是从演员到导演,从制片人、公司再到生态,这是去自我化的过程,远离了红地毯和鲜花掌声。”

如今再看,作为一名互联网影视的“架构师”,张昭离导演越来越远,但离电影越来越近。他在美国上学之际拍过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木与词》、《着陆》。以往他最感兴趣的是人的情感,如今,如果要摸索整个电影行业及互联网的脉搏并主导发展方向,“这是做导演没法实现的”。

“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张昭特别感谢如今不太景气的电影市场,“领先半步就要永远折腾自己。”

在质疑与危机中,孙宏斌站出来力挺张昭,“我们不缺钱”。孙宏斌的一席话似是给张昭打了一针镇定剂,然而,张昭或许关心的不是钱,而是乐视影业的前途。

(责任编辑:小员)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