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高于全国近70倍上市几率 广州天安不愧上市孵化器

2017-10-30 13:52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

广州天安园区是企业发展的高速通道,用深度优质的服务赋能,助力企业加速腾飞。

中国企业总喜欢把“上市”当作衡量企业成功的标尺之一,按照这个标尺来看,国内主板上市公司不过3 000多家,加上新三板公司也不超过20 000家。但在全国超过8 000万家企业主体数量下,它们不过占比0.03%。“上市”是一件不常见的奢侈品。

但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更小的范围,“上市”似乎又是一个常见的企业发展节点。在广州番禺,占地50万平方米的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内,最近一年来,几乎每月都有1家园区企业挂牌上市。园区内1 200多家企业,挂牌上市公司26家,占比超过2%。

上市不是衡量企业成功的唯一标准,却是一个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象征。但在过去,番禺还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强区,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有什么魔力,能吸引这么高密度的优质企业在此生根成长?

第一个弄潮儿

“祝贺园区第26家挂牌和上市企业,雅琪生物挂牌新三板”, 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大门口,一条崭新的红色横幅正在宣告着园区的又一件喜事。

引领这波上市浪潮的第一位弄潮儿,是驻扎在园区13号楼的中海达公司。

中海达创立于1999年,是国内测绘装备领域唯一一家上市企业。2007年之前,中海达的故事并不发生在广州天安园区。

搬迁到天安前,中海达的办公地点位于另一处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当时的中海达,年销售额只有4000多万元,租用的办公场地小,位置偏。最难受的是,“最近的用餐点都有10分钟车程”,在那个没有外卖平台的年代,“用餐难”竟成了公司招揽人才的门槛。

寻求搬家的中海达,碰上了正全力引进高潜力企业的广州天安园区。

配套设施正是广州天安园区服务的强项。在园区的运营理念中,任意一个办公区,都必须满足“商务、休闲、娱乐、教育、健康、政务服务等各类配套步行可达”的标准。

中海达的团队在园区转了好几圈,1000米外的员工宿舍、500米内的食堂、周边还有便利店、银行等一系列配套设置,中海达的团队考察完,立刻就决定申请入驻园区。

中海达有入驻意愿,园区也有严格的审核标准。本着“宁缺毋滥”的发展原则,园区对每一家申请入园的企业都有详细的背景调查环节。2004-2010年,申请入驻园区的企业,通过率只有5%左右。

广州天安园区同样向中海达派出了考察团队,做了一轮严格的“尽职调查”:中海达是一家技术导向的企业,在测绘领域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尽调之后,中海达又提出了新需求——出于业务需要,中海达要在楼顶架设天线,并对电井进行改造。这超过了园区给予入驻企业的权限,也对其他入驻企业有影响,入园存在分歧。

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商谈了一个折衷的解决方案:将中海达安排在顶楼,园区允许其在楼顶架设天线。

搬进新园区,中海达再也没有后顾之忧。2007-2011年,中国GPS整体市场每年持续增长30%;国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2颗卫星增加到10颗。市场向好,中海达在这两个领域的技术又处于领先地位,业绩连续增长,上市水到渠成。

2011年2月15日,中海达在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测绘装备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

以上市为起点,中海达借助资本开始了快速扩张。通过收购和投资,目前中海达旗下有15个子公司,业务从测绘装备扩展到测绘数据、网络平台、测绘系统等多个领域。

上市6年,中海达的市值从5.85亿元增至52亿元,翻了近10倍。

看到中海达 “名利双收”,其他企业坐不住了。“这么多年了,园区内的许多老板早已相互认识,对各自企业水平都很清楚。中海达上市了,很多老板觉得自己家的也可以。”

中海达的上市,以及其后续发展轨迹在园区引起了轰动,园区内的企业对上市都跃跃欲试。

企业成长助推器

然而上市有一套复杂而系统化的筹备过程,财务准备、股权结构、法律规范、公司架构……仅仅是前期的合规问题,就难倒了不少企业家。饭局上说一说上市的豪言壮语容易,但落实到具体的流程,让不少企业家打起了退堂鼓。

为了减轻企业的上市负担,广州天安园区联合广州市、番禺区,以及园区所在的东环街道三级政府部门,在园区内设立服务中心,企业在园区里就能办理跟政府有关的事项,包括工商登记、项目申报、专利申报、落实优惠政策等。

2013年,新三板结束试点,扩大至全国。如同被打开塞子的香槟酒,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从2012年底的105家,激增至目前的11 000多家,5年间增长了100多倍。上市需求打开后,园区建立了上市办公室,这个机构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并处理和政府间的大部分事项。

除了上市办,园区还着力引进外部专业机构辅助企业上市。

2016年1月,在番禺区政府的协调下,盛景网联华南大区总部从越秀区搬迁至园区。盛景网联是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咨询公司和创业服务平台。总经理李敏杰透露,盛景网联搬入的全过程都有专人服务,入驻后接触到很多优秀企业,这让他觉得从越秀区搬过来“赚了”。

盛景网联服务过10家A股上市公司、1 500多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也服务过园区内的千千氏、丽晶软件、博芳环保等企业。其旗下的盛景嘉成母基金是达晨创投、经纬中国、君联资本、顺为资本等国内顶尖创投机构的出资人与LP。进入园区后,很多企业通过园区举办的沙龙主动接触盛景网联,参与到盛景网联的培训和活动中。

为中小型企业规划融资、设计商业模式,指导潜在的上市企业登录资本市场,给上市企业的战略和管理补课,盛景网联进入了一个企业宝库,而园区的企业也找到了期盼已久的“老司机”。

“这里经常坐了几十个上百个挂牌企业的董事长,我们搞过一场活动,中午80多个挂牌企业的董事长一起坐在这里吃盒饭,因为吃完还有活动。”除了园区内的企业,盛景网联还以园区为轴,串联起整个华南大区需要服务的企业。

一位企业正冲刺新三板的董事长告诉我们,相对融资和个人财富提升,上市后企业的影响力提升是他更看重的,“做企业的成就感全在这上面了”。

热烈的商业氛围显示出了成果——自2015年起,园区新增23家上市公司。上市正在成为园区企业争相达成的目标。

寻找节点效应

在园区的另外一家企业,浩云安防身上,我们看到了更有意思的细节。

按照园区的规定,所有入驻企业都不能将生产车间和代工企业放在园区,生产环节必须放在园区以外,这是园区对节能环保的严苛要求。远离工厂和车间,岂不是意味着企业远离了整条产业链?

但事实恰恰相反。我们观察到,园区内很多企业有着合作关系,在安防、环保、测绘等领域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浩云安防就是产业体系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2008年,浩云安防进入园区。当时,浩云安防主营业务高度垂直,只做金融安防产品,金融安防的产品和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和多家金融机构有合作关系。

尽管浩云安防最初只租用了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园区还是在人才、资金、资源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和支持。为了缩短产品的组装和测试流程,浩云安防主动推荐自己上游的,制造网络设备的合作伙伴进入园区。

在这之后,浩云安防陆续在安防产品中加入了指纹认证、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甚至更专业的指静脉识别等技术,并推荐了更多的上游企业进入园区。

这些企业在园区内得到发展,同时也服务了更多安防领域的企业。铂亚科技、图卫信息……更多从事安防和智慧城市的企业成长起来。无意之中,一条安防产业链形成了。

2011-2016年,安防市场连续5年保持10%以上增速,2016年我国安防市场规模达到5 000亿元以上。在视频监控细分行业中,金融安防占整个市场的11%左右。

受益于市场环境和这条产业链,浩云安防业绩持续向好,在2015年登陆创业板。今年6月份,浩云安防搬入了园区新建的独栋总部大楼,办公面积18 400多平方米,是最初的260倍。

中海达、千千氏、蓝谷智能……这样的节点企业还有很多。伴随这些节点企业的发展,抱团前进的企业也得到发展,吸引更多关联企业入驻园区。

尽管节点企业的效果很好,但园区运营方并没有刻意去培养这样的效应。原因很简单:企业自己会在效率、成本、价值之间做权衡,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只有企业自己知道。

园区只需要将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引进各个行业的优秀企业,它们就会和园区原有的企业产生化学反应,并带动更多的外部企业进入园区。

企业服务三级生态

从中海达、盛景网联到浩云安防,这个创新创业生态圈是如何运转的?或者说,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给企业提了供哪些服务?纵览三家企业在园区的落地发展,园区陪伴了企业成长的三个关键时刻:

第一,合理完善的基础配套服务。

包括办公空间的选定、装修、入驻,商务、休闲、娱乐、教育、健康、政务等在内的各类配套设施的便利性,园区所在区位的交通等。

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的客户服务中心,就是帮助企业完善这些细节的“居委会大妈”。企业入驻时,有专人负责对接,解决所有硬件问题。

这是在帮助企业“打地基”。

第二,配比丰富的资金、人才和资源服务。

有了稳固的地基,企业才能“建高楼”,这一阶段,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助力。

早在2008年,园区就联合中国银行成立了广东省首家科技支行,与政府、银行三方设立资金池,为科技企业做贷款担保。现在,在园区的0.5平方公里范围内,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5家银行都设立了支行。

去年,中南大学工程建模与科学计算研究所在园区揭牌,作为在国内数控机床和先进制造领域第一的中南大学,看中的是园区这种产业集聚氛围与创新基因。

校企合作的对象,还包括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

资金、人才之外,企业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银行、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等,这些第三方企业被引入园区,它们提供服务的方式更加灵活,有些直接入驻园区,有些则在园区外提供协助。

第三,从节点到平台的生态服务。

除了上述资源,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50万平米的空间里,律师行、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顾问公司、猎头公司……但凡与创新和创业相关的产业,一应俱全。这样的创新生态也极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园区联合各级政府在园区内设立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在广州属于首例。为企业提供上市服务的上市办,也在这样的创新思维下成立。

除了这些,园区还引进了咨询公司、培训机构、风投资本等外部资源,全力辅助企业找到适合的路径。

站在园区中心的高尔夫球场上环顾四周,我们的感觉是,园区是一个微缩的创新城市,配套设施为这个创新城市打好了地基,资源和服务让城市中的个体盖起高楼,那些顶尖的优秀企业则成为这个城市的地标建筑。

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将广州天安园区定义为“三资融合” “土地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在这里融合成创新的力量。

园区之于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大多数人的回答还停留在配套服务时,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正用自己的模式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打造出优质企业生态圈,用深度服务为企业赋能,助推园区企业加速腾飞。

(责任编辑:小员)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