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消费互联到产业互联全面开花
——中国服务业大企业成长12年观察
高蕊
中国企联每年都向社会发布《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作为这项工作的亲历者,见证了过去十多年服务业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本文以2006~2017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数据(反映的是2005年~2016年企业的经营数据)为基础,观察服务业大企业成长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规模成长逻辑
2017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营收总额突破30万亿元,达到30.79万亿元,同期服务业的增加值38.4万亿元,服务业大企业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1.扩张速度:大起大落
2006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为5.9亿元,到2017年已经增长到了39.51亿元,12年间增长了6倍多;同期营业收入总额也由6.12万亿元增加至30.79万亿元,增长了5倍,年均增长率为15.82%,比同期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14.63%高出一个百分点。12年间,中国服务业大企业的成长曲线显著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击,服务业500强的入围门槛和营收增速在2009年大落至低点,而后逐渐复苏,在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动下,2014年前后,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实现了集体快速成长。12年的起落中,推动服务业企业增长的外部动力在换挡,即政策推动主导向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转变。
长久以来,服务业一直作为工业和农业衍生者的角色出现,然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或将推动服务业向先导性产业转变。过去12年,无论是入围门槛还是营收总额,和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相比较,服务业企业500强都始终处于追赶状态。2006年,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相当于服务业的468.68%,如今只剩下174.89%的优势。而近5年中,服务业500强营收增速连续超过制造业,且在2017年营收总额实现了对制造业的大幅超越,达到2.5万亿元。12年补上了近3倍的差距,服务业企业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2.扩张手段:标准化、平台化
企业的规模性成长意味着企业经营资源的增加,以此获得生存和拓展所需的生产要素,服务业企业的规模性成长还意味着知识和经验优势的积累,也是服务便利性的提高。服务业企业规模扩张通常有两种思路,即标准化和平台化,而实现标准化和平台化的路径可以是并购、联盟和企业自然成长。服务业企业快速扩张必须解决服务产品的可复制问题,消除服务质量的不稳定,又能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发现,那些不复杂的、能够实现标准化的服务交易活动在空间布局上趋于分散,商超、百货等流通性企业表现得最为突出,即标准化成长,这类企业的规模扩张必然以企业空间边界突破为前提。
而那些复杂的、不能实现标准化的服务交易会选择集聚的布局模式,依靠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实现成长,这正是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平台化发展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项服务产品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虚拟的聚集,从而满足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依靠平台化,行业边界与企业组织边界被打破,核心企业通过基础设施的分享,能力的共用,为合作伙伴赋能,能够打造有机、紧密、共生、共赢的开放生态系统。BAT的例子不必赘述,大多数服务业企业也正以这种平台化理念进行规模的迅速扩张。
二、产业格局更替
伴随着传统贸易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企业的持续走低,互联网、供应链等新兴服务业企业快速崛起,中国服务业企业所在行业表现出重大分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在2006中国服务业企业的榜单中,批发贸易、零售、交通运输三大类行业涉及313家,占比62.6%,而历经12年变迁,这三类企业日渐式微,减少到209家,占比也下降为41.8%。与此相对应的,金融、物流及供应链、互联网服务三大行业的企业却日渐强大,由2006年榜单中的49家攀升至109家,占比也由不足10%增加至21.8%。当然,也有研发规划、文化娱乐和房地产等领域的大企业占比在12年间的榜单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因此,在2006~2017年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行业明显分化出下降型、上升型和稳定型。
1.交通运输业进入整合联盟时代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港口服务、航空运输等交通运输行业是传统服务业的代表,更是重资产、重资源的行业,在经营上有着一定的天然垄断性和高门槛优势,因此,除非经历巨大宏观经济波动,交通运输行业在行业格局上一般较为稳定。然而,在2006~2017年期间,还是有34家交通运输类企业消失于榜单,我们将其中的原因归结为行业内部对现有资源进行了大范围的整合和调整,而历经这一过程,交通运输企业也正变得更具竞争力。
首先,铁路运输业。2006年的榜单包含有19家铁路运输及辅助企业,而随着铁路体制改制,铁路实行政企分开,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曾经活跃于榜单的各地铁路局(集团)也自此逐渐消失,并呈现出近两年来只有1~2家入围的局面。
其次,水上运输业。2009年,中外运当年与长航重组,2015年,中外运长航整体并入招商局,2016年,中国远洋与中国海运重组,这些标志性事件勾画了我国水上运输业的整合态势。
第三,港口企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港口大国,但仍面临竞争无序、腹地重叠、货物单一、合作协调少等问题。例如唐山港、天津港、日照港等位居前列的港口企业,其运输产品仍以煤炭和矿石等大宗物资为主,较为依赖腹地的外贸实力和本地工业竞争力,在金融、法律、保险等产业链条服务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通过兼并重组进行规模化经营;以联盟、合作进行一站式、精细化服务成为近两年港口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第四,铁水联运呼声不断。不仅每一细分类型的交通运输行业进行着整合,在行业间的联盟也出现了更大的需求。自2011年《关于加快铁水联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至今,各地铁路公司、港口企业、船舶公司都进行了诸多的尝试,尽管诸多示范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交通运输行业进行全面的大联合,以此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果已然成为趋势。
2.商超百货商业模式亟待转变
在过去12年的榜单中,商超百货企业由91家显著减少为35家。互联网时代,服务可以跨越时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传统渠道逐渐被互联网替代,百货商场、连锁超市这些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传统渠道商受到较大影响。在服务业企业500强的诸多行业中,获利能力和水平一直存在较大差距,而商超百货企业正是属于一直远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并在低位徘徊的那一类。2017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商超百货企业的平均人均利润为1.68万元,全行业的水平为14.6万元;收入利润率为1.26%,全行业水平为7.56%,2012-2017年期间,商超百货企业的平均收入利润率一直在1%~1.5%左右,2016年为0.89%。
商超百货业整体上式微所反映出的很可能是商业模式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连接一切、便捷一切的时代,通过专柜收分成的获利方式受到严峻考验,传统购物转型迫在眉睫。互联网颠覆了实体门店原本存在的意义,但也确实为这种转型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技术条件。
近几年,百货商超企业也进行了诸多尝试,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向购物中心转型,如王府井2013年开始“去百货业态”,重点拓展购物中心与奥特莱斯。二是向社区便利店转型。三是拥抱互联网,打通线上线下,转型新零售。
未来,传统商超百货无论在地域空间还是网络渠道的拓展;发挥门店的体验功能,完善门店的数据采集、分析功能以提高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能力;利用新技术改造供应链体系,强化自营能力等方面都不容忽视。既然触网不可避免,那么就从功能定位、流程改造、模式创新等方面全面、积极拥抱。
3.从消费互联到产业互联全面开花
2017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中包含互联网服务企业18家,而这一数据在2011年的榜单中是4家,分别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涉及社交、搜索、购物、娱乐等消费领域。而今年这18家企业除了消费互联的继续扩容,增加了京东、唯品会、三只松鼠等购物平台,也出现了鹏博士、网宿科技等网络技术公司,完美世界等网络娱乐公司。在产业互联领域也有如上海钢联和找钢网进入榜单。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从消费互联到产业互联领域的企业已经逐步开花结果,并达到相当规模。
消费互联企业发端于提供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随着移动终端的多样化,智能终端的普及,在购物、娱乐游戏、社交、资讯、出行、订餐等领域诞生了多个让人耳熟能详的独角兽企业,当然这些巨头的诞生也经历“百团大战”“新美大”“快的、滴滴补贴大战”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彩虹家族”等行业竞争、洗牌,诸多新兴企业成为了很快会被市场忘记的“分母”,并走向企业成长的终点。如今的消费互联领域基本“太平”,资本的想象空间也在逐渐缩小。
相比而言,产业互联企业以生产者为用户,以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技术手段,改造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对原有产业价值链、分工协作体系甚至社会生产组织方式进行革命性重塑,极大地解决了行业痛点,提升了行业价值。目前,以互联网+金融+物流仓储+各个垂直领域的商业模式逐渐成气候,成立于2012年的找钢网,为解决钢铁行业中的交易难、融资难、物流贵等问题,变革钢铁流通贸易模式,开展网上“撮合交易”与自营业务,将原先流通环节的5个环节缩减至2个,促进行业从较混乱的“批发制”变革为较先进的“零售制”,找钢网也正在打造一站式交易、仓储加工、第四方物流、互联网金融、国际电商等全产业链业务。随之而来的是,在塑料、化纤、棉纺、煤炭等领域都诞生了大量“找X网”。
4.物流及供应链服务已成气候
入围2017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的物流及供应链企业共有25家,比2006年增加了12家,以怡亚通为代表的一批总部在深圳的供应链公司和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的入围尤为抢眼。
供应链服务提供一套解决方案,实现商品从原材料成品到需求终端的全过程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高效、高速传递。对“四流”服务的各自侧重又决定了供应链服务的不同阶段和层次:
一是侧重物流解决方案的物流/快递企业。如河北物流产业集团、德邦物流、顺丰快递,这一类企业大多为重资产的仓储运输公司,也有少量的轻资产代理公司。
二是提供商流解决方案的贸易商。这类企业的优势在于掌握的货源、厂商资源和渠道支持,尤其是在跨境繁琐的贸易交易中,能提供完善的服务。
三是提供资金流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金融企业。在入围榜单中尚没有见到此类企业。
三、面临四大机遇
回顾世界经济中服务业大企业的成长,无一不是技术推动、需求拉动、政策带动和空间支撑四个外部动力因素单独或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中国的服务大企业正面临着四大前所未有历史机遇,四大外部机遇叠加,这是我国服务业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更是在做大的同时,做强、做优的机会。
1.新兴技术的催化
以云大智物移(即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商业应用,不仅催生了一大批拥有互联网开放、共享基因的新业态企业出现,优化了服务业的产业格局,也改变了几乎所有存续服务业企业的生存模式、服务方式,重塑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价值构建。目前在全球互联网诸多领域,以市值超过2万亿元的腾讯为代表的中国服务业大企业形成领先之势;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也占有更多先机,从消费互联到产业互联,服务业大企业正由衍生性产业到先导性产业的转变。
2.人口红利正当时
人口红利在服务业领域正当时,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正处于中产阶级兴起和消费升级的进程中,无论是分子还是分母,都因庞大的绝对数量蕴含着难以想象的服务需求。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减弱让人口红利在制造业领域出现了转折,然而在服务业领域却成上升之势。从衣食到住行,再到康乐(健康娱乐),中国消费升级的进程激发着保险、教育、医疗卫生、娱乐、旅游、养老等诸多行业的市场空间迅速扩容,而过去以成本和性价比导向的服务内容也向以高标准、个性化、高效便捷、专业性、体验价值为内容的方向升级,以服务本身提升为内容的市场也将迎来更多机会,中产阶级的强势崛起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3.政策红利密集释放
自1992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至今,大大小小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一直不曾间断,但过去的政策出发点更多在于解决就业、优化经济结构等将服务业视为从属角色的层面。近几年,从十三五规划到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文化等产业政策,以服务业自身做大做强做优为目标的政策密集出台。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及细则在全国迅速铺开,健康、养老、体育、文化等产业政策相继落地,服务业相关政策的推动力度之大、频率之密前所未有,对服务业企业大发展的带动空间值得想象。
4.一带一路的空间拓展
一带一路为服务业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这将极大推动商贸、流通、交通、金融和文化等服务业企业的大发展,一带一路为这些服务业企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国际、国内两个网络的协同以及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中服务先行的实施,都提供了空前的机遇、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硬件支撑。
四大外部动力叠加,服务业大企业将会以更快、更新的方式成长。“科技+”“金融+”“物流仓储+”“大数据+”,伴随着“互联网+”会进一步重塑服务业企业的商业模式,汇集资源、链接一切的平台正推动服务业发展开启新的篇章。(作者单位 中国企业联合会)
国务院国资委主管,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企业管理》。统一刊号:CN11-1099/F ,邮发代号:2-650,每月5日出版,全彩印刷;全年12期,每期128页;全年288元,每期24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微信公众号“企业管理杂志社”订阅。
- 越捷航空即将开通成都
上海, 中国-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月26日 - 继上海至胡志明市航线开通之... - 新濠于《2024黑珍珠餐
杜卡斯餐厅首度荣登榜单 誉珑轩蝉联本澳唯一一家三钻中菜食府 澳门 - Media OutReach ... - 立盈于博世汽车售后事
中国南京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月25日 - 2024年1月23日,在博世汽车售... - 恒隆与清华大学恒隆房
分享研究成果 推动行业可持续增长 上海, 中国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