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领袖年会嘉宾丨通威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新能源理想国
2018商界领袖新年论坛与会嘉宾系列报道⑲
通威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已经确定出席由商界传媒集团主办的“大变革与新起点——2018商界领袖新年论坛”。2018年1月24日-25日,他会在论坛开幕首日上午的“变革时代的商业新机遇”环节,做主题演讲,他会有什么样的“惊人妙语”,我们拭目以待。想要现场聆听刘汉元的演讲,点击图片链接即可报名:http://m.kanshangjie.com/Club/Detail?id=1000004
改革开放40年,几乎所有活着的第一代企业都面临转型、接班和升级。这是一个痛苦而危险的过程,原有的经验、智慧、能力是否能支撑起这种转型升级,成为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一道巨大的门槛。
不到30岁就坐拥亿万财富。养鱼起家的刘汉元,在后半生里突然大手笔切入一个新能源理想国。在新能源潮起潮落的今天,刘汉元的转型升级,让我们看到、想到了什么?
格局
初识刘汉元,是2002年7月,那时通威销售收入30个亿,只做鱼饲料。
再见刘汉元,则是2011年10月。这时通威销售收入已达306.39亿元,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5位,100多家分/子公司遍布全国和东南亚,不仅连续18年稳坐全国最大的水产饲料企业头把交椅,而且进入了化工、多晶硅、IT、房地产等领域;而47岁的刘汉元,已是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等,十几个头衔荣誉集于一身。
此时的刘汉元,言谈更加平和,但思想更加深邃了。或许,这是企业转型升级上台阶之后的自然产物:从关注战术,转向更加关心战略思想。
他举了几个例子:
一是自己19岁在小河里发明金属网箱养鱼技术时,虽然抱着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梦,但已经非常清楚地想好了如何将这一科研成果进行生产力的转化、普及;
二是通威2006年开始在成都三个郊县实施的“蓉崃模式”,将畜禽种苗、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进行垂直整合,形成了“通威村”、“通威镇”。这样做,人们看到的是低成本、高效率,而刘汉元看到的却是目前全社会的焦虑——食品安全。
他说,三聚氰氨等进入食品,就是因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由不同的企业和人在做,他们只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而不对最终产品负责,而通威做全产业链,就可以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就可以实现产品的无公害。“蓉崃模式”进一步在全国铺开,食品安全问题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
又比如通威集团的永祥股份,则是想得非常透彻地先进入上游产业,然后再做多晶硅和下游,不但降低成本,风险可控,还可实现对整个下游产业的影响,进而打通产业链……
这就是刘汉元,看问题只看实质。
多歧路 今安在
要跨沟过河到达看似未来广阔的丰美草地,歧路是必然存在的。而冒险和折中,是看似矛盾实际唯一正确的决策路径。
通威的两大主业,都与人类未来的生存息息相关,一是食品安全,二是能源安全。
这样的战略定位,充分体现了刘的思想高度。食品安全自不必说,每一个中国人已有切肤之痛;而能源安全问题更是惊人,它甚至超出了人们的常识和想像!
面对这个必将到来的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会愿意坐等灭亡,那么,以人类生存为企业使命的刘汉元和他的通威集团,又能做什么?又在做什么?
让我们从四年前的这一天说起——
2007年12月1日,一大早,在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永祥多晶硅工地上就人声鼎沸。在这里,通威集团旗下的永祥股份投资1个亿,年产200吨的多晶硅项目开始装机。这个项目的设计者,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多晶硅专家戴自忠教授,70岁了。
几乎与此同时,12月25日,通威宣布“全力以赴进军多晶硅产业。”
这一天,戴教授在工地上忙上忙下地指挥装机,不远处的另一边,投资5.5亿元年产800吨多晶硅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个项目的专家大多来自739厂(峨眉半导体材料厂),他们是刘汉元请到的另外一批人才。
其实,通威向政府申报的多晶硅项目是国内最大的1万吨的产能,第一批只实验性地上马1000吨,但区区1000吨为何还要分成200和800吨两个项目?
原来,戴自忠有一套自己独创的、尚未被正式生产印证的多晶硅生产理论,与全球通行的“改良西门子法”大相径庭,而且号称不产生污染。这怎么可能?!没有人相信他,还被同行甚至有关部门斥为“骗子”。
但是这个倔强的老头子一见到刘汉元就信誓旦旦:“我的方法可以让多晶硅成本大大降低,不污染。”
柳暗花明
刘汉元其实也有遗憾。
刘汉元生于四川眉山小城,少有神童之誉,只用了四年半读完小学,用了两年读完初中,之后考入四川水产学校,1981年毕业工作时刘仅16岁。3年后发明“金属网箱养鱼”方法,一举改变中国人吃鱼难的窘境。1986年办厂生产鱼饲料,1987年22岁即坐拥千万财富,1990年前后身家过亿。
1999年前后,刘汉元开始关注基础化工。2002年,刘汉元正有心进入氯碱化工之时,一个机会来了。
这一年,德国已启动了多晶硅需求,四川省搞了一个“一号工程”新光硅业,成为国内第一个1000吨级的多晶硅项目。机会被送到了刘汉元面前,他参与了三轮谈判,去了三次工厂,最后据他测算,13亿~15亿元的投资,“几乎永久性无法收回”。当时多晶硅成本与价格都很低,全球光伏市场尚未启动。
弦上之箭,引而未发。最终他放弃了。
孰料2004年德国光伏市场爆发式增长,全球市场由此启动。2007年提前投产的新光硅业也成为“金矿”,2008年就收回全部投资!
刘汉元内心是否隐藏着一丝遗憾,不得而知。
然而就在2004年,刘汉元成功进入了氯碱化工领域,生产PVC。那是2002年,乐山一家饲料企业巨星集团投了一个4万吨的PVC项目永祥股份,后来因资金短缺,巨星选择了管理系统规范的通威作为合作伙伴,这样通威以50%的股权进入永祥,全面接管了生产管理。
此时,正值国际多晶硅市场开始爆发式增长,刘汉元正在为没有投资新光硅业而懊恼。突然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氯碱化工企业永祥股份,刘汉元眼前一亮,氯碱不是可以生产三氯氢硅吗?三氯氢硅不正是多晶硅的原料吗?!
时不我待 勇者必胜
刘汉元一把扼住了产业链上游的咽喉环节,成为整个多晶硅行业最具话语权的实力派。但多晶硅市场风云变幻,刘汉元随时会被市场的巨浪打翻。他不敢稍停,也无路可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PVC项目紧张建成之后,2006年,永祥股份又马不停蹄地投资1000万元上了5000吨三氯氢硅项目。生产1吨多晶硅,大致需要10~15吨三氯氢硅,年底投产之后,国内最先上马多晶硅的新光硅业、峨眉半导体等多家多晶硅企业所需的三氯氢硅,都来自于永祥股份。
终于,刘汉元一把扼住了产业链上游的咽喉,成为多晶硅行业最具话语权的实力派。
还不能停!还必须顺水推舟,上马多晶硅!这时国际多晶硅价格一路疯涨,五年左右价格涨了10倍,从2002年20万元左右一吨涨到了2006年的200万元一吨,国内无数企业正闻风抢入。如此红海,刘汉元有没有理由不做?
他义无反顾地决定上马。唯一的风险是,国内乃至国际多晶硅产能肯定会很快饱和,疯涨的价格必定回落,届时无数企业会死去,而永祥多晶硅怎样才能在那时屹立不倒?“这就要把事情想透!”那怎么办?只有用尽量低的成本。
2008年2月底,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一期的200吨项目最终装机、调试完成,创造了中国多晶硅产业的最快速度,而其他企业普遍要用三四年时间。3月,戴的项目正式试产。
光伏新能源理想国
即使在最黯淡的时候,刘汉元心中依然有一个理想国,有一片光明的辽阔之地。
7月,首批试产出来的多晶硅样品,被送到了美国权威机构进行检验。
送检消息一经批露,立即在业内形成一次不小的地震。业内无不担心,如果未来能用相对廉价的新技术大规模替代现有技术,一些高成本、大规模的生产商无疑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南昌县通威"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投入试运行 南昌发布 图
很快,检验报告出来了。纯度达到6个9以上的多晶硅,即可切割硅片用于太阳能发电,而戴自忠生产出来的多晶硅,纯度超过了8个9(99.999999%)!技术获得多个重大突破,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高品位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
成功了!而且是用一半的成本生产出来的!
此时刘、戴二人内心的喜悦可以想象,而业内无数同行的沮丧,也可以想象。刘、戴二人终于笑傲整个行业,甚至可以说已经看到了触手可及的未来。
很快,永祥多晶硅的生产合同签订到了5年之后!
随后,刘汉元将这项世界首创的生产工艺创新技术,命名为“永祥多晶硅生产法”并申请了几十项专利,他说,“这一次,我们突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以自己的技术创新,同样跑到了世界水平的最前沿。”而且专利申请形成了关门策略,任何其他企业不能采用同样的方法生产,除非永祥授权。
布局
全球多晶硅市场低迷不振,刘汉元把目光重点转向了国内。
早在2008年开始,这位政协常委就连续在全国“两会”上递交了以光伏产业为主题的十多份提案。他如此倡导,也如此布局。
2011年4月12日,伴随着一阵欢呼声,通威集团在川西理塘这个太阳能资源丰富,但电力供给紧张的藏族自治县捐资870万元建设的300KWp太阳能光伏电站,正式运行。
“这是我们捐资建设的一个公益项目,也可以说是我们在光伏发电领域的示范田。”刘汉元对这个项目钟爱有加。项目每年可为县域电网所覆盖的理塘县县城,及附近八个乡镇提供约44万kwh的发电量,每一度电都通过电力公司分配到住户家里。
至此,通威在河北丰宁、四川理塘已经修建了5个公益性质的光伏发电站,一粒粒砂子通过提炼与阳光融合,生动地映照出刘汉元的阳光胸襟和民生情怀。
通威太阳能无人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
接下来有更大的手笔。2011年9月通威集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260亿元布局新疆太阳能光伏一体化,由永祥投资建设包括5万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3GW太阳能硅片及电池项目和供生产所用的5座各35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
2011年8月30日,永祥多晶硅第二期3000吨项目成功投产,犍为一期6000吨的项目也于2012年上半年投产。
刘汉元蓄势已久,再次发力,但已不再像之前那样轰轰烈烈。
(原文刊载于《商界》2011年11月号,本次刊发有删减)
- 越捷航空即将开通成都
上海, 中国-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月26日 - 继上海至胡志明市航线开通之... - 新濠于《2024黑珍珠餐
杜卡斯餐厅首度荣登榜单 誉珑轩蝉联本澳唯一一家三钻中菜食府 澳门 - Media OutReach ... - 立盈于博世汽车售后事
中国南京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月25日 - 2024年1月23日,在博世汽车售... - 恒隆与清华大学恒隆房
分享研究成果 推动行业可持续增长 上海, 中国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