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新闻 >

华为企业业务的快与慢

2019-03-07 20:44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

  与 “慢”,这个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其实都是华为企业业务的一面。进入企业市场9年来,华为销售业绩年均增长仍保持30%以上;在同时支撑6000余家生态伙伴时,华为仍能保持快速高效的体系运转;在生态合作模式变化的节点上,华为也均能保持快速敏锐的判断。这是我们熟悉的“快”华为。

  当然,华为也有“慢”的一面,投资“慢回报”的ICT人才生态;不追求伙伴数量上的膨胀增长;不追逐风口上的光鲜。慢工出细活也体现了华为这家企业的特质,也才体现了华为对产业的承诺。

  三个“快”华为

  华为是家怎样的企业?三个“快”华为,是其在政企市场中树立的基本形象:高基数情况下,市场份额仍持续快速提升;对生态合作模式,保持快速敏锐的判断;对生态体系运转,进行快速高效的支撑。

  年均30%快速增长

  从2011年算起,华为进入企业市场已是第9年。2011年,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销售收入为30余亿元,到2014年时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而此后在高业务基数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

  或许认为,2015年之后的华为快速增长,得益于智慧城市、安平市场、公有云等数个产业热点的出现。其实不然,芯片级的研发能力,平台级的赋能输出能力,以及有边界的生态合作态度,才使华为始终能把握市场方向,才使华为在逐个新兴领域,始终能得到生态伙伴的支持。

  对生态模式的快速敏锐判断

  另一维度,在市场供需变化、生态合作模式变化的关键节点上,华为也均能做出快速敏锐的判断。“被集成”、“联合解决方案”、“平台+生态”、“边界”、“赋能”等ICT生态基本法则,均为华为首先提出,其践行上述理念也均领先业内一年以上。

  逐一说明,在渠道价值被低估时,华为提出了“被集成”;在需要面向应用场景,提升生态解决方案效率时,华为提出了“联合解决方案”模式;在需要建立新型生态合作关系时,华为提出“平台+生态”双轮驱动;在生态规则还不清晰时,华为明确了“边界”;在需要对生态进行端到端赋能时,华为建立了生态大学。上述变化均在不同时期引领了产业思维,也体系了华为对生态模式变化的快速敏锐判断。

  快速高效支撑生态体系运转

  不仅如此,“快”华为还体现在,快速地高效支撑生态系统运转。华为是中国最大的ICT企业,仅中国区生态伙伴就超过6000家,每年参与投标和服务的项目也多达数万个。

  但此前华为与伙伴交互的商务流程中,仍存在不够顺滑的节点,仍需要“人拉肩扛”地进行支撑。也就是说,即使发挥主观能动性,也难免在激励核算、注册认证等流程中出现“等待延时”,在政策传递、方案下发中出现“信号衰减”。

  1月1日,华为EBG中国区已经官宣发布2019年生态伙伴政策,此后合作体验将更为简捷。注册和认证、报备和授权、返点和激励,以及业绩查询、政策传递、案例和方案信息推送等,几乎所有与伙伴有交互的商务环节,都将最大程度地依靠数字化手段进行优化。此前以“天”和“月”为单位的审核周期,将改变为以“秒”为单位;此前重度依赖“计算器”的激励核算方式,也将因为可视化的图表展现,变得一目了然;销售奖励和返点,也将从40天左右,缩短为“极速60秒”到账。

  三个“慢”华为

  上述即是三个“快”华为,而再次回到核心问题:华为是家怎样的企业?其实他并不是没有“慢生活”。通常所说“慢生活”,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对人生的乐活自信。而华为的“慢生活”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技术理念上的徐徐道来,增加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关注长远生态投资,而上述“慢生活”,将最终提升用户和生态伙伴的幸福感。

  慢节奏的账面数字

  其实自2016年之后,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就不再追求,生态伙伴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但这不能证明华为降低了生态建设速度。同样是在此阶段,华为生态伙伴角色日趋多元化。以细分应用场景为维度,ISV合作伙伴数量逐年增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服务商,成为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投融资服务商、顶层设计咨询服务商也同时获得了正式的生态“身份”。

  还是在此阶段,华为企业业务销售收入,仍在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也就是说,在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每家生态伙伴也至少能与华为,保持同比例增长。华为是在依靠生态伙伴能力的提升,扩大市场影响力,而非数量上的不节制扩张。

  慢回报的生态投资

  当然,生态体系能力提升的背后,是华为逐渐成熟的赋能培训体系,这也是华为的另一类“慢生活”。2016年,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学成立,在此基础上,2018年又升级成立华为生态伙伴大学。该大学定位为中国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引擎,而不仅是华为ICT生态的引擎。从投资的角度看,这肯定归属于“慢回报”的一类。

  当然,以如今华为的体量和格局,就必须有符合其身份的判断和视野。当华为提出只期望获得数字化转型大蛋糕中的“1%”时,当华为开始端到端地,审视ICT产业链中的所有错位时,其就已经不是一家只会算小账的企业,已经跳出了“小生态”的概念,只有中国的ICT生态体系更为健全,华为才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慢性子的只字不提

  “慢节奏”与“慢投资”均是华为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特质表现,但华为总归是家技术公司,技术能力才是其吸引生态伙伴,服务客户的最好注解。但即使在技术方向,华为好像也总赶不上风口,或者说华为根本不去追风,而是更愿意造风;根本不愿意跟着去浮躁,而更愿意展现战略耐性,因为任何泡沫的破灭,都是对用户的不负责任。

  2016年,华为发布“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从“一云、二网、三平台”,到“城市神经系统”,再到“城市智能体”,一步一个脚印,每年都对智慧城市提出全新认知。截止2018年底,华为已参与建设了160余座智慧城市,绝对的市场份额第一。

  智慧城市体现了华为的战略耐性,同样思路也在华为对人工智能的态度。HC2018期间,华为发布两颗昇腾(Ascend)系列人工智能芯片,以及全栈全场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而Alphago战胜李世石已是在两年前。

  但以产业常识可知,没有5年以上的技术沉淀,根本不可能研发推出芯片,而华为此前对此守口如瓶。正因为有了厚积薄发的芯片,华为才成为唯一一个在人工智能生态中有抓手的中国ICT企业。

  三个“快”华为和三个“慢”华为

  由此可见,对于长远投资,对于战略业务方向,华为表现出了足够的耐性,端到端地进行梳理,逐一补足产业链中的短板。而对于战略判断后的具体落地工作,华为则随时听取生态伙伴意见,快速进行优化调整。

  上述即是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三个“快”华为和三个“慢”华为,而华为就是这样一家集中六种特质于一身的企业,在“快节奏”的市场竞争中,不忘进行“慢投资”,在“慢生活”的健康心态下,“快步伐”地实现业务增长。

(责任编辑:小员)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军事 | 百科 | 科技 | 数码 | 汽车 | 游戏 | 娱乐 | 体育 | 文化 | 教育 | 房产 | 旅游 | 健康 | 女性 | 明星 | 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