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冈与苏州琢玉史略考
2020-10-17 10:54 中国新闻资讯 点击次数 :次
-
《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1月下(总第172期)
【摘要】明清时期,苏州的琢玉业达到高峰,宋应星《天工开物》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在苏州琢玉历史上能匠辈出。尤以陆子冈最为知名,太仓人陆子冈移居苏州,开办琢玉作坊,以“碾玉妙手”名闻朝野,后世琢玉艺人把他奉为“师祖”,陆氏对苏州琢玉业乃至全国琢玉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苏州;琢玉;陆子冈
【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苏州人琢玉的历史由来已久,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吴中区草鞋山、吴江市梅堰古文化遗址的中上层,发掘出经过琢磨的玉璜和玉符,标志着苏州琢玉历史源远流长。
北宋时,朝廷在苏州设立造作局,其中役使的工匠就有许多玉工。明清时期,苏州的琢玉业达到高峰,尤其是明中叶以后,苏州号称“江南首都”,不但生活奢华,而且引领时尚潮流,明人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在苏州琢玉历史上能工巧匠辈出。尤以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陆子冈最为知名,被誉为“吴中绝技”。后世琢玉艺人把他奉为“玉行师祖”,陆氏对苏州琢玉业乃至全国琢玉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陆子冈 画像(图片来自:苏州市人民政府网)
关于陆子冈名字的写法,在明清文献中就有“陆子刚”与“陆子冈”两种,《香祖笔记》《识小录》《觚布觚录》写作“陆子刚”,《文房器具笺》《陶庵梦忆》等写作“陆子冈”,因苏州当代书籍、方志(《苏州市志》《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及苏州业界多用“陆子冈”,所以本文统一写作“陆子冈”。
陆子冈,太仓州人,长期在苏州定居,开办琢玉作坊,嘉靖、万历间,以“碾玉妙手”名闻朝野[1]。
关于陆子冈的生卒年月记载不甚清晰,但来自陆氏家乡太仓的文史资料显示,陆子冈大约生于明世宗嘉靖元年,即1522年。故宫博物院专家根据《太仓州志》记载,计算出陆子冈治玉年代下限(卒年)为1592年[2],据以上信息可知,陆氏寿享70岁。这一判断刚好吻合了《吴县志》《横山志略》及民国版的《木渎小志》中对陆氏的记载:“陆子冈,年未六十,忽有方外之思,为僧治平寺十余年,不入城市,亦奇人也。”据此记载,陆子冈未到60岁时,出家10多年,刚好是70岁左右。据此可知,陆子冈生卒年约为1522-1592年,即嘉靖元年至万历二十年。
陆子冈自幼来到苏州横塘(古称横山,为当年的琢玉中心)学习琢玉,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师满后,自立门户,后将工坊迁至阊门内的专诸巷。资料显示,陆子冈所创办的工坊涉及工艺丰富,苏州《木渎镇志》陆子冈词条记载:“其雕刻除玉外,如竹、木、石,以至镶嵌无不涉及,都有成就”。陆子冈擅长圆雕、镂雕、阴雕、镶金银丝、嵌宝石等技艺。《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陆子冈词条中也显示:陆子冈长于剔地阳文等各种雕法、镶嵌宝石及磨琢铭文印款等,以空、飘、细为艺术特色。
综上记载,陆氏的子冈工坊在当年,已是一家工艺品种丰富的珠宝、艺术品工坊,这也符合明代治玉作坊的实际情况,明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也就是说,明代手工作坊的业务方式是来料加工,而不是先产后销,所以掌握的工艺越丰富,生意也自然越多。
陆子冈首创了采用平面减地(浅浮雕)技法,将“诗书画印”题材入玉的“文人派”玉雕设计,一改明代玉器的陈腐俗气,获得文人雅士的追捧,留下了陆子冈“名闻朝野”“可与士大夫匹敌”的文字记载。陆氏工坊中所制玉器,均琢有其名号“子冈”“子刚”或“子刚制”“陆子刚制”,人称“子冈玉”。时人将“子冈玉”与唐伯虎的“仕女画”相提并论。
晚年的陆子冈,在苏州城外的治平寺出家为僧十余年,且无子嗣,其琢玉技艺,被专诸巷里姚、郭、顾等姓氏的玉工弟子自发传承下来,陆子冈所擅长的“诗书画印”入玉设计与平面减地技法,成为后世玉工沿袭和传承的主要载体,成就了中国玉器行里,四百年来长兴不衰的经典之作——“子冈牌”。后世子冈款作品层出不穷,与其成为店肆品牌,并多代相传有很大关系,目前能够见到的子冈款玉器,可分为明代、清代、近现代、当代等不同时代的作品,明、清两代的子冈款玉器在博物馆及收藏者手中多有所见,以故宫博物院存清宫遗玉最多[3]。
清代时,苏州玉工将陆子冈奉为本业师祖,顶礼膜拜,以其名字命名的子冈牌,也被发扬光大,从“考古学”的角度,不是代表人物亲自制作的器物,均称“仿制”,所以,清代也是“仿制”子冈牌的高峰期。甚至说,我们今天见到的子冈牌,都不是陆子冈本人所制。子冈已不在是人名,变成了一个品牌,就像李宁牌运动服,肯定不是李宁本人缝制的,事缘同理[4]。
清代,苏州的琢玉中心在专诸巷一代,苏州玉器继承了陆子冈为代表的明玉,做工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乾隆中期,由于皇帝提倡,玉材充足,玉器手工艺进入了全盛时期,苏州玉工最为出名,清宫造办处玉作名匠,均是出身于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这一时期,也是苏州玉业中心专诸巷的高峰期,连乾隆皇帝也赞不绝口专诸巷的玉雕技艺精湛,还把画好样的玉料嘱托苏州织造官在专诸巷精心雕琢。
清代苏州玉作与明代玉作业务方式上有所不同,专诸巷出现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局面,如专门开料、打磨(抛光)、打眼(钻孔)、挖花(镂空)的作坊孕育而生。除此外,業务方式也由明代的来料加工为主,变成了先产后销,以至于后来的前店后坊模式。
清中期之前的苏州玉工,最初似无专售玉器的店铺,琢玉工人在家里琢成玉器后,逢到市集就聚到阊门外的吊桥旁,摆设玉器摊子。以阊门为中心,在穿珠巷(专诸巷)、天库前、周王庙弄,宝林寺前、王枢密巷、石塔头、前石子街、迥龙阁、刘家滨、高井头、景德路、梵门桥弄、学士街、剪金桥巷等处,兴起了两百多家的琢玉工坊,琢玉艺人,男女约近千人。他们组建了同业公会(嘉庆年间),以周王(宣王)为他们的师祖,在周王诞辰,展出个人的杰作及前辈艺人的成品,借祭祖之名,进行观摩。苏州的玉器工坊,发展到了清末民初,才在观前街出现了几家以“珠宝店”命名的专职店铺。
苏州玉器,清代道光后,销路日广。国内市场有天津、武汉、长沙等市及陕西省与东北几省。国外市场是销英、美、法及中欧、近东以及非、澳洲等地,每年销值达数十万银元[5]。
咸丰十年(1860)五月,太平军攻占苏州城时,专诸巷一带被纵火焚毁,部分家境殷实的苏州玉工世家,纷纷逃至上海、天津等地避难。去往上海的玉工居多,从而促进了上海的玉业发展,同治初年迁往上海的沈时丰、陆景延等专诸巷玉工,还在上海组建玉器公所,说明业务发展较为顺利。迁往天津的玉工继续从事玉雕业至民国时期,其中郭习彦的曾孙郭寓璞所制的子冈牌,还曾受到梁启超先生的赞誉。
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军失败,东南经济开始复苏,出现了所谓的“同治中兴”,同治九年(1870),苏州玉工集资重修玉业公所,即周王庙,出资者达830余户。之后,苏州的玉雕业有了“苏州邦”和“南京帮”之分,光绪年间,南京帮玉工在专诸巷一旁的天库前巷建立“金陵玉业公所”,从此苏州玉工出现了“苏州邦”和“南京帮”两大派系。宣统年间,苏州玉器销量日渐减少,玉行渐趋衰落,玉工失业增多。宣统二年(1910),参加商务总会的玉器业,仅有王复兴、陈聚元等12家。民国时期,风云变化,社会动荡,玉器作坊纷纷倒闭,到了奄奄一息的境地。据资料显示,民国八年(1919),苏州珠宝玉器作坊仅剩杨源记、钰源、王祥源、毛东盛4家[6]。
新中国成立后,琢玉行业开始逐渐复苏,据1950年工商登记,玉雕作坊有6户、71人。1956年2月,苏州成立了玉器生产合作社,社址依旧是专诸巷内,合作社是苏州市玉石雕刻厂前身,苏州玉雕厂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玉雕大师的摇篮。1957年,中国第一批人造钻石轴承在苏州试制成功后,相关部门,于1958年组织部分还未就业的琢玉工人,开办国营仪表轴承厂,制作仪器所用钻石轴承。1976年的光福、1980年起的郭巷,先后建起7家村办玉器厂[7]。
尽管历史为苏州在中国琢玉界中奠定了良好的地位,苏州琢玉业近五、六十年的历程也仍然波澜起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苏州玉雕依托原有的技术力量及加工力量,主要仿制中国历史上各时期风格的作品,缺少时代感,产品主要销往海外。九十年代后,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些优秀的技术人才,因在国有企业少有施展才华的机会,纷纷离厂,成立自己的工作坊,使得苏州原有的整体玉雕力量开始变得分散,但也激发了苏州玉雕业的再次兴盛。
九十年代末,民国子冈牌大师郭寓璞之孙郭忠华木本水源,辞退公职重返苏州,继续从事子冈玉坊的事业。据工商登记信息显示,1999年,玄妙观西脚门23号成立子冈玉坊手工艺品店。2008年,郭忠华还于子冈玉坊山塘街店二楼,成立了一处公益性“玉文化馆”,馆名由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先生题写,之后,该馆迁至位于吴中区光福镇邓尉中路1号的子冈公司总部,其面积达500平米。2007年,中华全国工商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授予子冈公司“中华珠宝名店”称号。
苏州的玉雕行业组织,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起,举办“子冈杯”、“陆子冈杯”玉雕作品展及玉雕大赛,每年一届,举办至今,已成为全国性的重要玉雕赛事和展会,因此也提升了苏州玉雕的行业影响力。
在2009年以前的数年里,苏州玉雕界基本不参与全国的活动,对外交流也较少,处于平稳发展状态,行业从业人员不多。2009年之后,随着苏州外来人员的增多,苏州玉雕开始活跃起来,对外交流增多,在频繁的交流和不断的探索中,苏州玉雕品质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继上海海派玉雕之后的又一支新生力量。此时期的玉作不仅继承了苏州玉雕的精细雅洁的特点,同时又融入了创新元素,形成了“新苏琢”概念。
参考文献:
[1]赵德馨.中国经济史辞典[M].湖北:湖北辞书出版社,1990.
[2]杨伯达.中国古玉辨伪[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
[3]张广文.明陆子刚款玉器[J].收藏家,2003(9).
[4]馬未都.茶当酒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吴山.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6]张澄国,胡韵荪.苏州民间手工艺术[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6.
[7]吴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吴县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张玉甫(1966-),男,中国玉雕艺术委员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中国玉雕史。
文章人气: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 越捷航空即将开通成都
上海, 中国-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月26日 - 继上海至胡志明市航线开通之... - 新濠于《2024黑珍珠餐
杜卡斯餐厅首度荣登榜单 誉珑轩蝉联本澳唯一一家三钻中菜食府 澳门 - Media OutReach ... - 立盈于博世汽车售后事
中国南京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月25日 - 2024年1月23日,在博世汽车售... - 恒隆与清华大学恒隆房
分享研究成果 推动行业可持续增长 上海, 中国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4年1...